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我爱温州 > 资讯杂谈 > 正文

营商环境周报(第84期)|以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智能秒批、云审批、企业码等创新应用迭出

发布日期:2023/3/28 20:24:39 浏览:35

营商环境周报(第84期)|以数字技术赋能营商环境,智能秒批、云审批、企业码等创新应用迭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近年,伴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营商环境应运而生。数字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调动市场主体创业创新热情,积蓄发展新潜能。2022年,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数字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其中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利企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数字鸿沟加速弥合。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利用数字技术赋能优化营商环境方法百花齐放,这里梳理了部分数字营商环境案例,看各地如何利用“数智”引领政府服务创新能力。

上海:以“企业码”关联24种电子许可证信息,提高综合执法能效

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授权,2022年9月起上海全面开展“市场主体身份码”(简称“企业码”)试点,统一市场主体纸质营业执照和电子营业执照二维码样式。

上海全市所有市场主体的营业执照、“一照多址”信息,以及食品餐饮、特种设备、工业生产、检验检测、计量、药品医疗等6大类、24种市场监管领域的电子许可证信息,以及经营异常、行政处罚等监管信息,已经通过“企业码”实现实时关联。以“企业码”为枢纽,推动形成多源数据资源,为市场主体绘制更为生动、立体的“数字画像”,同时用“扫码”这种数字时代通行的方式,让企业应该向社会公示的信息,毫无保留地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在让消费者“明白消费”,让生意伙伴“放心合作”的同时,有助于形成更为稳定、透明、公平的营商环境,助力合规经营的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壮大。

“企业码”全方位对接应用场景,支持微信、支付宝、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等多种扫码方式,可以兼容各类政务、商务平台应用程序开展丰富的个性化应用。统一的扫码、验码接口、一致的对接应用标准、灵活的场景应用配置,为不同部门、不同领域系统对接“企业码”,实现扫码应用创造了最大可能。

“企业码”覆盖所有市场主体,以市场主体身份作为监管信息关联的“圆心”,通过对接“企业码”,各部门、各领域已经建成的移动端监管平台,可以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以较小的系统改造成本,实现互联互通。以“企业码”为数据交互的媒介,能够在更大范围推动监管数据和行政执法信息归集共享和有效利用,加快建立综合监管部门和行业监管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统筹执法资源,减少执法层级,提高综合执法的效能。

内蒙古:实现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全面实现远程开标异地评审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坚持多措并举、全面发力,通过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全面提升政府采购效能,通过完善制度体系持续优化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取得卓越成效,促进当地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内蒙古建成包括10大子系统和7大基础库政府采购“全区一张网”,实行了监管、交易、执行系统在内的全主体、全业务、全流程、全方位的电子化管理,全面实现“网上全覆盖,网下无交易”目标。互联网 云端部署业务“网上办、一次办”,各类采购主体所有业务实现“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此项工作在营商环境考评中政府采购指标获得优势指标。远程开标和不见面开标全面实现,创新交易评审方式,包头市与哈尔滨市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远程异地评审,12个盟市同步实现了远程异地评审,据统计内蒙古远程开标和不见面开标项目已到达1.2万个。电子卖场累计交易额超88亿元,节约资金超3亿元。全面开展政府采购诚信互评,设定信用评价指标45个,累计完成评价项目2.02万个,形成评价单16.15万个,获得5星好评占比达96.7%。

此外,内蒙古利用政府采购网指定媒体优势为目录外限额以下采购项目开设信息发布专栏,全网共发布各类公告信息15.73万条,真正实现政府采购信息“一站式”查询。清理政府采购活动中妨碍公平竞争和不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规定和做法上千条。公开采购意向1.6万个,制定常见违反违规清单81项,内部控制事项清单37项,监督预警规则68项,优化营商环境举措32条,有效维护了政府采购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内蒙古还成立全国首家政府采购行政裁决机构,通过配备机构专职人员,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进投诉处理事项网上受理,线上完成审查、质证、裁决、公示、归档,提升投诉处理效能,畅通市场主体权利“救济”渠道,截至目前,已做出投诉处理决定、政府采购行政裁决书37件,未发生行政复议。

福建:实施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实现省对市、市对县动态监测

2022年福建省实施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省发改委牵头会同45个省有关部门和全省九市一区,积极探索推动营商环境建设新途径,运用“数字福建”建设成果和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经验,创新推出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替代原有第三方评估。

该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福建省统建营商环境监测督导平台,运用大数据手段,从营商环境日常监测、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现场核验督导三个方面,客观反映营商环境现状,对标先进地区,及时发现问题,督导解决问题,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福建省营商环境数字化监测督导机制突出四个特色:

一是全量化。18个一级指标、61个二级指标、302个监测事项实现全部量化,确定指标的同时,明确数据来源、传输方式和频次。各环节实现量化得分。

二是全周期。通过数字化手段,实施省对市、市对县三级全周期动态监测督导。572个采集数据项中,54.38的数据每季度更新,其中21.33每日更新。

三是全闭环。根据日常监测、市场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定期产生问题清单,督导地方政府整改提升,将各地整改情况纳入监测内容,实现监测与督导的全闭环。

四是多维度。着眼政府工作力度、创新能力、工作成效、市场主体感受等,多维度开展监测。市场主体满意度调查分为日常办件满意度调查和年度标准问卷满意度调查,围绕指标体系多维度、分类开展。

广东中山:数字赋能解决企业融资授信难题

广东省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利用隐私计算技术实施数据要素共享共用,有力推动金融机构基于政务数据的智能风险管控、智慧授信等领域数字化升级,为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举措。

中山创新运用隐私计算技术,建设中山市数据安全可信计算平台,提供可信执行环境(TEE)、多方安全计算(MPC)、联邦学习(FL)、隐匿查询(PIR)等隐私计算技术,并结合区块链、安全传输、密码学等信息技术,在“原始数据不出域”的基础上实现政务数据核心价值流动。

平台基于隐私计算技术融合7种安全应用措施来保障数据的应用安全,通过提供3种数据流通模式,实现不同等级数据在不同流通场景中的应用安全,达到“数据可用不可见”“原始数据不出域计算”的效果,既保障了数据安全也能发挥数据的应用价值。

在保障数据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成功探索出“申请人授权用”“敏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应用模式,将政务数据更全方位地提供给金融机构进行开发应用,做到中小微企业免抵押“税融贷”“经营贷”,部分银行贷款额度能达到300万元,而且贷款时长对比以往减少许多。

基于隐私计算技术和平台,中山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使用政务数据为中山农商行、中山、中山农行及中山提供了数据赋能,辅助四家单位开展业务管理工作,有效缩短企业贷款的时间,提升贷款额度,免去抵押物,减少一定的费用支出,激发企业活力,其中基于政银数据的联合运算,在贷前授信上,以中山农商银行为例,在未有政府数据支撑前,银行在授信上主要依赖线下收集、核对及查验,耗时较长,且有些数据也较难以获取;开展试点工作后,银行进一步深化了数字化贷款产品,实现了对小微企业的高效精准评估。

截至2022年9月末,农商行通过运用政务数据报名单成功累计发放约2175笔、金额36.11亿元。在贷前风控上,为中山市提供了近96万户个人用户进行联合风控分析,为其提供了风控的应用分值,挖掘近2万户优质个体工商户用户,降低信息不对称性与不透明性,缩短信贷审核成本,提升信贷风控能力;在贷后风控上,为中山市提供了4320家企业贷后风控分析,挖掘出潜在高风险企业近100家,有效提升银行贷后监测能力。

福建龙岩:“数字机器人”推动审批许可极速办理

2022年8月以来,龙岩市市场监管部门围绕打造能办事、快办事、办成事“便利福建”目标,聚焦市场主体对行政审批“好办”“快办”的关切,首创运用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机器人(以下简称“数字机器人”)模拟人工,从事信息填报、跨系统信息查询、海量数据快速处理,以及通过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自动识别获取身份证件照片中信息等数字技术,实现市场监管领域政务服务向智能化、集成化转型。

龙岩市聚焦市场主体力求“一次办”的关切,融合“一网一窗办”事项,以市场主体全经营周期起点的设立登记为基础,根据其经营范围梳理出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办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并将这些事项区分为简单高频事项和复杂低频事项,确定企业开办、“一业一证”事项和证照同变等14个简单高频事项,列入运用“数字机器人”全流程“一件事一网一窗办”事项,其他低频事项由“数字机器人”根据申办人选择的经营范围,自动识别该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后置审批,涉及审批的,“数字机器人”将直接在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获取涉及审批许可的办事指南并告知申请人。

“数字机器人”的运用,推动了“一件事一次办”涉及业务的增容,有效推动了龙岩市政务服务事项集成化改革,将“一业一证”事项及经营范围涉及后置许可事项全部纳入与企业开办同步“一件事一次办”,实现市场主体全经营周期“无边界”智能化审批服务。

同时,龙岩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市场主体需要“好办”的关切,整合简化申请表单,推行“一表”申请,将列入运用“数字机器人”全流程“一件事一网一窗办”事项申请表,进行相同字段去重处理和整合。以企业开办为例,将涉及7个事项需重复填写的申请表,整合成《企业开办申请表》,形成一张表单,为“数字机器人”智能填写表单筑牢根基。组织业务精通人员对已列入事项的申请表和需提交材料的文书制定一个范本,相同事项统一模板,个性化事项在简表中列出,由“数字机器人”智能填入。推行“一窗”帮办,龙岩市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设立市场主体帮办窗口,坚持“最多跑一趟”原则,为市场主体提供全经营周期设立、变更、注销的登记与审批融合“无边界”的“数字机器人”帮办服务。

通过“数字机器人”标准化申请和海量数据快速处理,大大减轻了审批窗口人员的工作量,窗口人员无需对申请材料内容逐字核对,无需重复录入,大幅提升审批效率。

此外,龙岩市市场监管部门聚焦市场主体想要“快办”的关切,推行极简填报和智能申报审批,申请人仅需填写一张简表并提供身份证等相关证照原件或图片,“数字机器人”即可全量智能填写申请表单,制作公司章程、股东会决议等需提交的文书,并进行网上申请等智能申报。推行一次登录,对融合办理事项实行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网上申请模式,申请人仅需登录一次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所有办理事项可由“数字机器人”同步申报模式。推行智能审批,由“数字机器人”辅助审批工作人员进行材料审核、业务审批和证照打印,以及跨系统数据二次录入及流转,实现高效审批。

上海杨浦区:推出“材料银行”政务服务,用户自主上传材料可自动复用

上海杨浦区应用“区块链 政务服务”技术,推出政务服务“材料银行”,构建“材料自主上传、办事自动复用”的服务场景,打造材料复用的标杆,提升用户办事体验。

过去,企业和一些个体户办理业务时,业务部门会对一些自备零散材料进行真实性审核,这些材料往往格式多样、内容多变,审核成本高、审核时间长,造成办事效率低,人力资源浪费等问题。

上海杨浦区推出了针对非格式材料的“材料银行”服务,企业和群众可以提

[1] [2]  下一页

最新资讯杂谈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